教养:三岁之前,六岁之后的有效管教-真人cs 

网易商城

我的美女好

主页 > 网站新闻 > 正文

教养:三岁之前,六岁之后的有效管教

2020-02-14 12:12 来源: 未知

 

18 --> 资料来源:大田出版 拓展训练

大兴网站建设

惊天30小时Q10孩子东山宝宝妈咪小孩免费

管教是要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或观念错误,基础则是源之于爱。

图片来源/pixabay​

我们家是相信「棒下出孝女」的,所以几个女儿小时候都被管教过。在她们年纪还小时,因为「无法理喻」,因此必须用强制手段来订出「界线」。我们甚至会动用「爱的小手」狠狠修理,但多半只用在她们人格与价值观养成的三岁之前。六岁之后,就把小手束之高阁了,仅用来作形式上的「镇家之宝」。上了小学之后,孩子们基本上就不太需要体罚,因为体罚随着她们身量的成长,会是越来越无效的教养工具。

对幼小的儿女而言,父母就是全部的倚靠,父母要把握这种完全的信赖关係所授予的管教权威,这种关係通常也只发生在孩子青春期前,甚至更幼小的阶段,这是为什么我们强调管教要趁早。另外,根据生理学上脑部发育的研究发现,孩子六岁之前脑部神经元的连结变化最大,超过六岁之后就逐渐定型,所以很多的价值与行为模式,必须趁早养成。

经验得知,管教子女要避免犯下两种错误:

1.只懂得教训,教训后没有附加一个爱的接纳。

通常在下重手管教孩子之后,父母一定要感性地再与他们谈一谈,不可负气或含怒到日落,最好要立即在儿女还在伤心状态就进行善后的关係修补。

我与太太常在打完小手后,帮女儿们亲手擦万金油,或在严厉的言语斥责后,带她们出去做一个修补性的沟通,这些都是为了製造时机先与她们「修好」,再软性地让她们认错。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在亲子间的一个大拥抱下,让伤心的女儿破涕为笑。

2.明明出于爱心,表现出来的要求却让儿女感到屈辱与否定。

如果父母常常拿世俗的价值观来要求儿女,或做不恰当的比较,要求他们一定要达到某种标準、要他们成绩更好、更乖巧听话、各方面表现更优秀,无形中就会发出错误的讯息:如果你更好,我们才会爱你!儿女对父母的信赖感流失,父母对儿女的「感动力」也会因此而削弱了。

此外,「公平」也是子女接受管教与否的关键感受。当子女觉得被误解,或是管教的理由不能被接受,被管教者自然会觉得委曲,甚至产生反抗心理;让受教者甘心接受,是有效管教的前题,所以,「在爱心里说诚实话」乃成为必要,落棒之前要确认子女知道并接受为何被处罚。

《我这样教出基测满分的孩子》

搜更多「 三岁、六岁、管教」相关经验新知。

搜寻,就从BabyHome开始。



分享 列印 收藏
我们的家庭习惯 看见自己的缺点才是礼物

延伸阅读


  • 其实不是乳头混淆,是长牙跟厌奶期来了!
  • 孩子打针为什么爸妈也跟着哭?医师自白:当上爸妈后才能体会
  • 孩子常一遇到困难就习惯转头找帮手?透过小游戏培养勇敢与自信
  • 陪做功课一个小孩打倒两个大人!5步骤慢慢走入他的心
  • 亲子食育课,玩出生活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