迎王平安祭典 东港吃肉粿 逛市场住民宿-真人cs 

网易商城

我的美女好

主页 > 网站新闻 > 正文

迎王平安祭典 东港吃肉粿 逛市场住民宿

2015-09-29 20:21 来源: 未知

 

 
 
三年一科的屏东县东港镇「迎王平安祭典」就要开始了,可别以为时间还早,很多当地民宿在迎王祭期间,默默地房间已经被订五成满,想参加祭典可要记得先卡位。
迎王祭8天7夜 烧王船只是其一
今年迎王祭在10月4日(农曆8月22日)请王,至10月11日(农曆8月29日)送王,共计8天7夜。过去迎王祭没有统一名称,一般被称为「烧王船」或「东港王船祭」,事实上烧王船只是迎王祭典中最后送王的一幕而已,正名希望能呈现祭典的完整性。
到东港镇总有一些不能免俗的行程,包括:吃东港肉粿、到逛华侨市场、买双糕润、游大鹏湾等,而肉粿尤其是其他地方不容易吃到的。
东港肉粿 工法难複製
传统有句话说「拜粿有家伙(田产)」,在东港肉粿除了是小吃外,也是拜拜的必备物品,当地重视庙宇活动,肉粿也反映了当地的风土民情,而当地人会买「家庭号」套装组,拜完了再自行分切食用。
镇上一共有十多家肉粿店,肉粿的重点在于汤底的真材实料与肉粿的口感。综观台湾各地小吃,很多容易被複製,例如炸鸡排、烤香肠、蚵仔煎、臭豆腐,但是肉粿却只聚集在东港,主要就是工法难,别看门市好像都是妇女们在贩售,然而没有壮汉就成就不了肉粿,因
 
为光搅拌米浆就要花上一个小时,还要花上数小时蒸熟。
林记肉粿是第三代林健明在拌、黄家肉粿是老板黄贤德在拌、叶家肉粿是老三叶永清在拌、盐埔桥头肉粿是老板在拌,这大概就是肉粿很难全台开透透的原因。
东港黄家肉粿的老板黄贤德,每天亲力亲为做肉粿。 记者陈静宜/摄影
黄家肉粿虽然不在主要的肉粿集中区,然而作工扎实,是现任镇长徐志雄的最爱。 记者陈静宜/摄影
 
费力搅拌 肉粿变Q弹
一般观光客少有机会看到店家製作肉粿,通常是等中午用餐尖峰期过,人潮散去后才开始,大约是下午一点半至两点左右。现磨的在来米浆下锅后,用如短木桨的器具搅拌,原本像米水那般稀,随著时间越久,越来越像树脂那样稠,其用意在于展现肉粿的弹性,黄贤德
 
採单桨模式、叶永清是双枪侠,各有各的道具、各有各的戏法。到底有多迷人,林记肉粿第二代林妈妈用力拍一下肉粿,肉粿就像仙草一样抖来抖去,好生动。
至于肉粿汤,并不是纯粹的肉汤,而是以糜熬成泔,加入虱目鱼肉屑而成,有些想抢时间、不想花燃料费熬汤的店家会改用太白粉勾欠,稠度就不自然了,味道也不醇厚,加入的虱目鱼料足不足量也是评分标准,林记会在现场一边熬汤、把鱼肉透过漏勺加入,气味饱足
 
两种吃法 各有拥护者
肉粿正如其名,就是米粿上缀有香肠、猪肉片、虾猴、香菜。也像吃麵那样有乾汤之分,吃「乾A」就另附一碗加了虱目鱼碎的米浆,可一口肉粿、一口浆吃;吃「汤A」就把浆淋上肉粿上,随人喜好。
叶家肉粿是目前东港镇上现存最久的肉粿店,也最具影响力。 记者陈静宜/摄影
「叶家肉粿」是现存最早的肉粿店也最有视觉感,完整的肉粿像个巨轮,高约14公分、直径则有66公分。店门口的大灶就是肉粿用的蒸笼,不管天气晴雨,每天都能看到叶永清做肉粿的身影。
一般店家会把不同配料分别用锅子盛装,叶家则是唯一一家把配料倒在整块肉粿上,再依据来客数一一分配,符合「肉粿」──上肉下粿的意象。比较起来,叶家肉粿的分量是比其他店家少一点,不过多数在地人吃过了叶家,好吃最重要,才不计较大小呢。
叶家肉粿把配料都倒在肉粿上,不同于其他肉粿店流程。 记者陈静宜/摄影
而林记肉粿是镇上唯一有卖鲔鱼配料的肉粿店家,用的是黄鳍鲔肉丁。至于开了二十多年黄家,虽然不在主要的肉粿区,然而作工扎实,是现任镇长徐志雄的最爱,并自有其拥护者。而东港盐埔桥头肉粿看似不起眼,但味道调配适切,肉有肉味、虾有虾香,浆稠而鱼味
 
足,是当地人的爱店,老板娘的绰号就叫「肉粿A」,这也算是一种招牌吧。
林记肉粿有东港镇上唯一的鲔鱼肉粿。 记者陈静宜/摄影
 
除了景观外,从大厅、泡茶桌、饭厅到客房内就像是一个漂流桧木家具的展览馆,主人陈俊宏是原木爱好者,长期有收藏的习惯,在某次风灾中获得了一批为数不少的漂流桧木,于是请工匠顺著木头的造型切割出不同的桌椅或床柜。